{{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提升經濟動物福利、廢止格子籠飼養蛋雞是國際趨勢,台灣家樂福公司率先全台各大通路,於2021年8月4日宣布2025年起停售「籠飼雞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對此表達肯定,指出大型通路的承諾將加速轉型友善飼養的規模與速度,將讓台灣非籠飼雞蛋數量大爆發。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科學研究也證實動物福利不只是道德訴求,當動物承受各種不當對待、緊迫折磨時,會影響禽畜產品品質,目前臺灣飼養4,300萬隻蛋雞,其中85%蛋雞被以格子籠方式飼養,此種飼養方式,更易引發食品安全疑慮及禽流感等動物傳染病問題,基於公眾健康及動物福利,各國陸續淘汰格子籠的飼養方式,歐盟執委會更在去年6月宣布,排定2027年全面廢除所有經濟動物不人道的關籠囚禁飼養方式。農委會認為消費者是促成產業改變的主要動力,畜牧處動保科長鄭祝菁表示,只要消費端有需求,生產端的改變就會非常快速,現在有企業界及動保團體的合作,相信未來經濟動物福利的推動能加速前進,政府也在穩定地推動改善飼養方式,例如推出友善雞蛋生產指南並做出更符合動物福利的修正,包括降低飼養密度、不可強迫換羽,將豐富化籠飼的條件提升至歐盟標準等,且提供友善雞蛋生產設備的農業低利貸款,鼓勵生產者改變生產方式。
籠飼顧名思義,就是將雞隻養在籠子裡。為了方便管理,蛋農會將2~4隻母雞飼養在只有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雞籠彼此相連如一個個的格子,故又稱之為「格子籠」飼養。籠飼雖然方便管理維護,但狹小的飼養空間,母雞無法跑跳、展翅梳理羽毛,更常常因互相踩踏、打鬥而死亡。不佳的飼養環境也使母雞身心不健康,在照顧上需要更多藥物來做預防和治療,這些都會增加雞蛋食安上的風險。
而所謂「非籠養」,指的是平飼與放牧兩種,讓雞隻可以自由活動,雞隻的活動空間大,雞的運動量夠,而且能發揮自然覓食的天性。很多人都發現,籠養雞蛋蛋殼易碎、蛋白如水、蛋黃一碰就破。據國外研究指出,放牧的雞蛋比起傳統飼養法所生產的雞蛋,膽固醇少1/3、飽和脂肪也少1/4。維生素A增加2/3,Omega-3脂肪酸高2倍、維生素E高3倍,β-胡蘿蔔素更增加7倍。連蛋白質含量,非籠養雞蛋也比籠養蛋高13%。購買非籠養雞蛋,不僅更符合人道主義、兼顧動物福利,而且雞蛋污染風險降低,蛋的營養更高,吃得更健康也更安心
友善雞蛋要採取平飼或放牧,不能強迫換羽,常被認為是高價產品,遭質疑是要窮人吃不起雞蛋,陳玉敏說,友善雞蛋並沒有更貴,價格範圍與一般洗選蛋相差不大,一般洗選蛋平均1顆售價7元至12元,友善雞蛋1顆售價9元至15元,消費者選購友善雞蛋,並不會支出過多的食材費用。
農委會動保科科長鄭祝菁指出,農委會於2015年以來,陸續訂定「雞蛋友善生產定義與指南」、提供轉型友善生產的蛋農低利貸款等。然而她認為,問題的癥結點是消費者需求,「市場有需求生產端就會改變,透過企業界、NGO與學界共同合作,落實消費者的教育與倡議,將使生產端轉型推動的更快。」
資料來源: 直接跟農夫買、農傳媒、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隱私條款 | 條款及細則 | 2019 © N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