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oundation)的研究指出,人類每人每週吞下約5公克的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會先被魚類誤食進入生態循環,再輾轉來到人類的餐桌上,若人們再繼續忽視海洋垃圾的問題,屆時,無論是人類還是海底生物都將被人類製造的海洋垃圾覆滅。

 

長年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讓人頭痛,兩名澳洲衝浪客乾脆辭職投入發明產業,打造出可以有效清運海洋垃圾的裝置。這兩名澳洲發明家是杜頓(Andrew Turton)和斯格林斯基(Pete Ceglinski),他們童年大部分的時光都在海洋中渡過,對於日益增多的海洋垃圾痛心不已,最後兩人決定辭職,在多方嘗試後打造出名叫「海洋垃圾桶」(Seabin)的自動化裝置,可以讓人放在海裡自動清運垃圾。「海洋垃圾桶」不但原理簡單,還可以 24小時運轉。「海洋垃圾桶」連接了抽水機,會把漂浮在海面上的垃圾一網打盡,吸進可拆卸的網袋中,達到淨化海洋的目的。此外,「海洋垃圾桶」還搭載油水分離裝置,可以有效清除海面油汙與清潔劑,讓汙染不要蔓延到更廣大的海域。再來漂浮在海面上的「海洋垃圾桶」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杜頓和斯格林斯基表示,在長達四年的測試中,從來沒有任何魚類或海洋生物被吸進垃圾桶中。

海洋垃圾桶是利用岸上的幫浦來製造水流,並透過水流將垃圾帶入中空的垃圾桶中,桶子的底部是用濾網構成,因此,每當水流帶著垃圾進入桶子時,垃圾便會被濾網卡住。海洋垃圾桶運用的原理和我們在吃火鍋時,會將漂浮在湯面上的肉末用湯勺撈起的原理類似,兩者都是利用水的表面張力,將浮在水面上的物質導入將高一點的容器內,Seabin透過加高垃圾桶邊緣的高度來製造水位差,達到收集懸浮海洋垃圾的效果。然而,當水流隨著垃圾湧入垃圾桶中時,原本加高垃圾桶邊緣所創造的水位差便會逐漸減少,那麼,該如何保持垃圾桶的水位差呢?他們的解決辦法是在岸邊搭建一個抽水機,一則是為了在水面靜止時,將抽水機抽出的水再排回原本的水源中,以此來創造水流,二則是把抽水機和垃圾桶底下的排水口相互連接,利用抽水機抽出湧入垃圾桶的水,如此一來,便能達到一直保持水位差的目的。

 

海洋垃圾逐漸受到重視,台灣也在台中梧棲漁港設置了2座海洋垃圾桶,透過電力抽水24小時運作,把漁港內的垃圾攔截在篩網中。台中環保局長陳宏益說,目前每天攔下3至4公斤垃圾,全年可攔截上千公斤垃圾,主要為寶特瓶、塑膠袋、飲料杯等,甚至還有一整袋紅蘿蔔。台中環保局說明,2021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了《從污染到解決方案:全球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評估》報告,該報告顯示海洋垃圾中85%是塑料,到2040年流入海洋區域的塑料垃圾量將增加近三倍,每年海洋中將新增2,300至3,700萬噸塑料垃圾,相當於全世界每一米海岸線將有50公斤的塑料垃圾,顯示海洋保護的必要性已刻不容緩。

 

資料來源: DQ 地球圖輯隊、點點塑環保科技、台灣好新聞、UDN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