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政策上路後,現在若要索取塑膠袋都得收費,許多人選擇改索取紙袋,因為民眾普遍認為紙袋比較環保,但根據統計,全台每年平均可用掉5.4億個紙袋,從砍筏樹木到運載木頭,都會排放大量的碳,事後的漂白跟染色過程,更會造成比塑膠袋更多的水污染,對環境的負荷恐怕不比塑膠袋來的低,紙袋若用過一次即丟棄,長期下來也是會造成環境汙染。

 

紙袋起源於西元1852年,一位教師出身的美國人弗朗西斯發明了第一台生產紙袋的機器並成立了聯盟紙袋公司。1871年發明家瑪格麗特設計出可以製造平底紙袋的機器,比以前可攜帶更多物品。1883年查爾斯發明平底紙袋兩側帶有摺痕,使其更容易摺疊和存儲,這種風格的紙袋後來被稱為「自開袋」(Self-Opening Sack, S.O.S.)。1912年,沃爾特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一個菜市場,用繩索加固紙袋,並添加提手,隨即在美國流行。1915年,帶手柄紙袋銷售超過百萬。之後,這種紙袋成為百貨公司的標準,並經常印有商店的標誌。而塑膠袋則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因其成本更低,最終取代紙袋作為雜貨店的首選,但隨著許多國家及城市都已開始限制塑膠袋的使用,百貨商場和消費者為環保考量多改換使用紙袋。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李清華對BBC中文表示,如果從棄置階段來看,能回收、可輕易被分解的紙袋確實比塑膠袋環保。但從它們的「生命週期」來看,紙袋製作過程消耗的能源較多,廢紙再生會產生廢水問題,造紙原料來自樹林也對大自然造成衝擊。再者,紙袋的重覆使用率較低、承載力較差、無法耐酸鹼、易腐蝕、不耐潮濕、不易保溫等等特性,讓紙袋難以取代塑膠袋。根據武田邦彥所著的《假環保》一書,塑膠袋的原料是提煉的石油剩餘物再加工製成的,如果妥善回收,塑膠袋並不會造成更多石油化學廢料污染,甚至不會浪費更多石油。李清華表示,塑膠袋的確對環境造成衝擊,而現有的評估指標無法得出「紙袋或塑膠袋誰更不環保」的標凖答案,所以他建議最好的做法「就是兩個都少用」。

 

只要有生產,一定會有汙染,愛護環境最好的方法,就是落實重複使用手上的資源——購物的時候準備自己的袋子,外帶的時候準備自己的便當盒,我們一天只要少用一個袋子,一年單靠自己就能減少300多件廢棄物的產生,落實環保生活,我們改變世界的力量,其實很強大。

 

資料來源: 關鍵評論網、故事人、BBC NEWS、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