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開始,人造衛星不斷發射,累積至今,有些人造衛星伴隨著時間除役而成為太空垃圾。太空垃圾不只包括人造衛星、火箭殘骸或是太空人不小心掉落的相機都有可能成為太空垃圾。有些會落入大氣層而燒毀,有些則繞著地球旋轉,科學家曾經統計,約有5千5百噸的太空垃圾存在太空,重量約是323台遊覽車疊起來這麼重。太空垃圾大多分布在距離地球800~1000公里的周圍,靠著地心引力繞著地球旋轉,旋轉速度大概是每秒7公里,比高鐵快100倍,也比民航機快30倍。

 

隨著人類太空活動的與日俱增,除了已經在軌道上的幾千顆商用、軍用和科研衛星之外,更不用說今後幾年還會有數千枚將陸續升空的太空科技物體。即使發射到軌道上的物體,有大部分會因大氣被燃燒掉,但還是有一部分會存在於軌道之上,等著人類出手去解決。猶太大學的教授傑克阿博特預測,地球可能很快就會看起來像土星,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地球正在形成自己的環,只是這個環是由垃圾所組成的。

太空垃圾存在於軌道的不同區域,有的離地球更遠,有的更近,距離地球至少 1200 英里的那些是輕粒子,很可能是灰塵、冷卻劑或從航天飛機和衛星上剝落的油漆,在低地球軌道 (LEO) 中,物體以高達每秒 4 英里的速度移動。在如此驚人的速度下,一小塊油漆可以產生類似於以每小時 60 英里的速度移動的 550 磅物體的衝擊力,太空中如此微小的斑點可能會對有用的衛星及其組件(例如加壓罐)造成損壞,隨著外層空間的活動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碎片被留在軌道上。這種連鎖反應被稱為凱斯勒綜合症,粒子沿軌道碰撞產生更多碎片,如果不加以控制,將繼續對衛星和火箭造成更多傷害。例如 1996 年,一顆法國衛星與十年前爆炸的法國火箭的碎片相撞而受損, 2009 年一顆美國銥星商業衛星在與已失效的俄羅斯衛星相撞時受損,同樣 2007 年中國使用導彈摧毀一顆舊氣象衛星的反衛星試驗,在太空中製造了 3000 多塊碎片。

 

對於依舊飛行在軌道上的垃圾,科學家則仍然在尋找對策,目前,航天大國都已經意識到絕對不能再任由太空垃圾增長下去,畢竟,大型衛星、太空船、太空望遠鏡都是動輒上億的金貴貨,但是另一方面,這些航天大國卻也不太願意斥巨資真正展開太空垃圾回收工作,當然,初步的計劃以及構想還是有的,一些學者提出,可以通過機器人、繩網、電磁線纜、雷射等手段對付太空垃圾,歐空局就計劃研發一種軌道清理衛星,攜帶繩網、機械臂等裝置,將捕獲的退役衛星一同帶回大氣層燒毀,而這種名為「歐洲離軌器」(e.Deorbit)的衛星,最快有望在2023年升空。

 

資料來源: 科技大觀園、風傳媒、世界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