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快速進展,在緊張忙碌、職場環境快速變遷的生活形態下,過勞、情緒過勞、過勞死、過勞自殺等詞彙,成為熱門的職場用語。國泰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單家祁指出,臨床精神醫學並沒有針對「過勞」進行定義,由於「過勞」一詞源自於日本,有關過勞的文獻資料,大多以日本論文居多,近年中國、台灣學者也陸續發表相關論文。

 

疑似過勞者會出現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快、失眠、胸悶、胸痛,還有每日對工作高度抗拒、對工作有失敗感、容易憤怒、沮喪、冷漠、缺乏自信、疏離、退縮、有著疲勞與精疲力盡的感覺、上班時頻頻看錶、工作後深感疲勞、抗拒工作上的任何事物、經常感冒、發燒、頭痛、腸胃不舒服、老是疑神疑鬼、出現家庭與婚姻衝突、高度的曠職率等症狀。簡單來說,情緒過勞是指對現階段的工作提不起勁,容易產生疲憊感,嚴重的會感到心悸、胸悶、失眠。過勞和工作倦怠有關,除了造成個人注意力不集中、身心傷害和工作績效的低落,甚至發生職業災害、服務品質惡化、婚姻和家庭關係惡化等。

 

諮商心理師蘇予昕分析5大因素可能引起情緒過勞,包括對自我要求高,完美主義者;覺得自己不夠好、比不上別人,一定要更努力才行;所的環境或得到的教育,都要你忍耐、吃苦;工作內容高壓、時間長、步調快、職場暴力;身為照顧者,或有無法放下的角色束縛。

與工作過勞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心」改變情緒過勞對我們健康的衝擊。這包括4個對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的重新檢視與調整:

 

1.找出導致情緒過勞的不合理認知

「我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失望」、「每件事情我都必須做到完美」、「我千萬不能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這些都是導致情緒過勞的自我對話。

 

2.以新的合理認知替代過去過去不合理的認知

相較於上列的不合理認知,逐漸以這些內在對話替代,「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有些事情我只能盡量去做,但後果不是我能控制的」。

 

3.對自己的情緒忠實

從情緒過勞的人臉上,我們彷彿只看的出幾種「完美的」表情。但事實上,只要不傷害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情境之下展露情緒,會讓旁人覺得你更真實。

 

4.善用自己的正面情緒

臉部表情專家告訴我們,我們的面孔雖然只有44條肌肉與2根骨頭,但卻可以製造出超過7000種不同的複雜表情!

 

資料來源: NOW健康、品觀點、優活健康網